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挖掘母教文化的時代價值,共筑新時代家庭文明,8月12日,由孟子研究院主辦的“2025年母教文化與家庭教育研討會”在孟子研究院舉辦。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社區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母親節促進會副會長李素菊女士;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書同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王新宏先生;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中心書記、三級教授姚洪運先生;濟寧學院附屬中學高級教師、濟寧市教育家協會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程敏女士;山東省教育廳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高級教師劉慶善先生;全國各地孟子學堂、孟母學堂負責人及骨干講師,孟子研究院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和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共計70余人參加會議。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袁汝旭出席會議并致辭。孟子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毛景衛主持會議。
袁汝旭在致辭中表示,母教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數賢母以智慧與擔當培育后代,孕育出璀璨的母教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滋養。新時代發展和傳承母教文化,既要深耕傳統文化精神實質,又要回應時代需求,做到守正創新,古為今用。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如何讓傳統母教文化更好地契合現代家庭教育的需求,如何將母教文化的精髓有效轉化為家庭教育的實踐指導,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化與各界交流合作,努力推出更多有實踐價值、有思想深度、可觸摸感知的研究成果,讓傳統母教文化從典籍走向生活、從歷史照進現實。
李素菊教授和王新宏教授分別做了主旨發言。
李素菊以“弘揚中華母教孝親文化傳統,呼吁設立中華母親節”為主題,深入探討了母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李教授特別提出,應以孟子的出生日為契機,將孟母的“母難日”設立為“中華母親節”,倡導中國人過自己的母親節。她強調:“通過設立‘中華母親節’,可以進一步弘揚母教文化,增強家庭凝聚力,同時也為家庭教育提供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王新宏聚焦“家教—家庭—母教”三位一體,談了“關于家庭教育的幾點思考”。王教授指出,家教首重立德,“教子做人”貫穿日常點滴;家庭是首課堂,和諧氛圍奠定成長根基;母教居核心,母親一言一行塑成孩子品格與價值觀,輔以現代家訓、條規約束與品德教化并重,使中華傳統美德在新時代家庭落地生根,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人。
在"家庭教育五人談"專題研討中,劉慶善老師領銜主持,攜手李素菊、王新宏、姚洪運、程敏四位專家,以"新時代家庭教育挑戰與破局"為主題展開深度對話。與會專家立足時代前沿,從數字技術重塑教育生態、代際關系轉型、教育焦慮蔓延等維度切入,通過理論闡釋與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探討了現代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與實踐路徑。這場匯聚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的思想盛宴,既承繼了中華傳統家教智慧的精髓,又回應了當代家庭教育的現實訴求,最終凝練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新時代家庭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下一步,孟子研究院將以此次研討會為新的起點,深耕孟母教子的教育思想,細究傳統家教家訓中“德育為先”的價值內核,整合優質資源、搭建交流協作平臺,激活母教文化的時代生命力。